全球能源趋势
能源消费与排放量持续攀升
《全球能源趋势》新版重磅发布,依托独家数据库资源,由专家团队基于 2024 年度能源与 CO2 排放首度整合数据精心打造,为您呈现深度独家分析。
今年,我们的资深分析师团队将这些数据置于长期气候目标的宏观框架下进行深度解读。
- 哪些地区为气候治理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 哪些地区必须加快行动步伐才能达成 2050 年目标?
- 为何欧洲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时举步维艰?其深层动因何在?
G20主要能源和气候数据2023年、2024年比较
G20大国占全球能源消耗的80%。
红色数字:2024 年的数据
黑色数字:2023 年的数据
*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80%的二氧化碳排放)
+3.2%
+3.4%
经济增长仍延续历史轨迹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2010-19: +3.5%
+2%
+2.5%
能源消费增速超越历史水平
2010-19: +1.4%
+1.1%
+1.9%
CO2 排放* 再度反弹
2010-19: +1.2%
关键要点:
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已超越危机前水平,其中煤炭与天然气使用的激增尤为显著。化石能源在 G20(二十国集团)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非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费持续攀升,尤以中国、印度和印尼为甚;美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出现反弹。相较之下,2024 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在经历 2023 年回升后小幅回落,这主要归因于中美两国电动汽车普及对传统燃油的替代效应,以及巴西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应用。
能源消费趋势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与经合组织国家之间呈现出日益扩大的差距:以中国、印度和印尼为首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持续攀升,而欧盟等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量则趋于稳定甚至下降。
尽管存在上述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仍保持迅猛扩张态势,新增装机容量屡创新高。中国在此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 年新增太阳能发电 278 吉瓦、风电 80 吉瓦,分别占二十国集团同类新增装机的 69% 和 76%。截至 2024 年底,中国风电和太阳能装机总量已占据二十国集团半壁江山。这一增长推动风力发电量提升 8%,在二十国集团电力结构中占比达 9%;太阳能发电量更激增 29%,占比升至 7%。
二十国集团能源消费总量年增长率 (%)
资料来源: Enerdata, Global Energy & CO2 Data
2024 年全球能源消费同比增长 2%,超过 2010 至 2019 年均水平。非经合组织国家消费激增,尤以中国 (+4%)、印度 (+5%) 和印尼 (+6%) 为甚。尽管 2024 年增速放缓,中国仍占据二十国集团 35% 的能源消费总量,消费规模达美国的两倍。
近期趋势与脱碳路径比较
关键要点:
当前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已超过能源危机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GDP 与能源消费之间、能源消费与 CO2 排放之间,均未实现显著脱钩。年复一年,世界正日益偏离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减排轨道。
二十国集团各地区的能源动态差异显著:新兴经济体能源消费与 CO2 排放持续攀升,而发达经济体则保持相对稳定。这一差异主要受经济与人口因素驱动。
尽管可再生能源持续扩张,但其增速仍显不足,且终端用途电气化进展依然有限。因此,化石燃料消费总量持续攀升。
欧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最新驱动因素
关键要点:
欧盟近期排放量下降主要源于经济与人口增速放缓。这一趋势在欧洲工业活动衰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22 年以来情况尤其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与新兴经济体不同,人口增长和能源普及并未成为欧盟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
尽管低排放与高能效技术不断涌现,但其应用速度仍显迟缓;发电领域虽已实现显著脱碳,但若终端用能电气化未能广泛普及,其整体影响依然有限。电动汽车与热泵技术虽潜力巨大,目前仍属小众选择,且已初现推广放缓迹象。
此外,一些积极的行为转变正在显现,例如家庭层面的节能降耗(主要是对高能源价格的应对),同时客运交通量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欧盟发电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
资料来源: Odyssee, Enerdata
自 2022 年以来,欧盟工业活动规模已缩减 5%。这一趋势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尤为显著,按各分支领域能源消耗加权计算,降幅达 7%。工业领域活动萎缩成为该部门能源消费与 CO2 排放双双下降的主因。此外,自 2015 年起,欧盟整体电力消费持续走低,电力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仅微幅提升。
月度能源仪表板
发现能源领域的月度趋势,包括
- 2024 年和 2025 年综合数据系列--国家基准和同比比较:
- 电力快照:产量和净消费量
- 按来源划分的一次能源消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覆盖范围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
电力生产 | 净电力消耗 | 天然气一次消费 |
![]() 资料来源:Enerdata Enerdata, EnerMonthly 数据库 | ![]() 资料来源:Enerdata Enerdata, EnerMonthly 数据库 | ![]() 资料来源:Enerdata Enerdata, EnerMonthly 数据库 |